春播春耕,农资先行。昨天(3月14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了2024年全国农资保供200家重点企业名单,确保春耕农资供应量足价稳,满足农民需求。
覆盖全 全国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发布
这份重点企业名单,包括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等200家企业在内,供应范围全面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二级巡视员 樊慧群:总社指导各级供销合作社和重点农资企业共同构建省市县三级农资应急保供体系,确保春耕旺季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为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快采购调运,加快把农资商品调运到20多万个基层网点,方便农民随时购买。同时,全系统4500多家农资经营企业、1.7万多个为农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人员已下沉到一线,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开方看病” 庄稼医生田头支招
除了为农服务中心,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还开设了6万多家“庄稼医院”,派出7万多名庄稼医生蹲点一线,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
嵊州市大江村草莓种植面积300多亩,每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这个建在农民家门口的“庄稼医院”不仅能供应农资,还能提供农技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为了适应春耕大忙时节农民的实际需求,供销社在原有农资保供网点的基础上,建设了新型“庄稼医院”。农技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专属庄稼医生。在湖州长兴,“庄稼医院”通过深化“浙农服”三位一体为农数据平台,搭建起了省、市、县、镇、村的五级庄稼医生体系。
湖州市长兴县港口村庄稼医生 吴卫彬:原本的“庄稼医院”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浙农服”系统的加持,“庄稼医院”升级到了2.0版本,农户们在家门口就能挂上省里的专家号了。
采访中,我们发现,在这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能力正不断更新。今年春耕期间,就上线了农资记账本、农机商城、视频远程问诊等新功能,并且推出了种粮补贴、保险咨询、贴息贷款等小程序,让农民享受更多定制服务。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二级巡视员 樊慧群:新型“庄稼医院”的发展,主要聚焦农业服务和田间数据两大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将各地“庄稼医院”的数据和服务连接成一张网络,最终实现数据服务带动农资下行,服务数据推动安全农产品上行的目标。
“新农资” 算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春耕时节,有传统的农资供应,而像数据、算力这类“新农资”,也正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在浙江平湖,浙江省供销社打造了为农数字平台,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都一目了然。
农资服务通过数字平台,直达地头。种粮大户张良杰这个家庭农场种了1500多亩小麦。9点多,张良杰发现最近降雨多,田间杂草旺盛。他在手机上点击“农资智慧商城”小程序,选购除草剂,在线生成订单后,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数字平台了。
通过数字化的平台,让老百姓下单,以前有可能还要跑一跑,现在都不用跑了,通过我们的“移动药房”直接配送。
这里说的“移动药房”,通俗一点理解就是农资服务大篷车。在快速配货之后,记者跟随这辆车一起出发。经过15分钟的车程,9时40分,不出半小时就找到了种粮大户张良杰。
田间地头跑一趟产生的数据流量和关键信息,比如农资农药下单量、供应量、“移动药房”的车行轨迹等等,最终又汇总到为农数字平台,成为“数字服务”的精准抓手。
平湖市供销社党委书记 唐红芳:目前服务覆盖全市500多个种粮大户以及所有零散的小农户,这两个多月以来,“移动药房”行程里程在4000多公里,配送农资农药在150吨上下。
用大数据调度“农机”,春耕生产更“智能”。在重庆,3000多台套农机今年春耕跨区作业,有了“数字地图”。重庆市供销社智慧农服团队“兵分多路、分工协作”,分别承担农田智能导航、数字飞防、在田管理等模块化作业,8个人就可以完成5600亩土地的社会化服务。
重庆智慧农服负责人 吴晶:到2024年,平台服务面积要争取覆盖全市粮油作物面积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