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市场分析:龙头10年收入10倍 价格战风险潜藏
7月24日,食用菌龙头众兴菌业(002772.sz)发布了2020年的半年报,收入为6.3亿元,同比增长24.41%,净利润5617.2万元,同比增长13.28%。
这样的业绩增长或许不如猪肉股那样抢眼,但众兴菌业的股价表现却十分稳健。已经从年初的6.94元涨至10.8元,股价接近翻倍。
在大众看来,金针菇或许是一种不起眼的蔬菜,食用菌种植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行业。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背后是一个年产能高达千万吨,每年以15%以上速度高速增长的行业。行业龙头不但增长平稳而迅速,还有着极为优越的现金流。
当然,未来潜在的价格战风险也不容忽视。
养菌业巨头为何偏爱金针菇?
众兴菌业是我国食用菌行业的龙头之一,其主要产品是金针菇和双孢菇,截至2019年末,众兴菌业拥有金针菇日产能745吨,双孢菇日产能220吨,产品品牌分别为“羲皇”和“女娲”。
无独有偶,a股上市的另一家食用菌龙头雪榕生物(300511.sz)的主要产品也是金针菇。截至2019年底,雪榕生物共有食用菌日产能1170吨,其中960吨为金针菇,占比高达82.05%,其余的分别为真姬菇、香菇和杏鲍菇。
在种类丰富的食用菌家族中,金针菇其实并不起眼,在传统菜肴中的出场率并不高。2018年,全国的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842.04万吨,其中产量最高的种类分别为香菇、黑木耳和平菇,三者的合计产量就占到了所有食用菌的61%。而金针菇仅占所有食用菌产能的8%。
为何养菌业龙头们却不约而同地对金针菇爱得深沉呢?这主要是因为金针菇是所用食用菌中最适合在我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菌种。
据安信证券的研究,金针菇和杏鲍菇是我国食用菌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品。2019年,全国金针菇的产量为161.94万吨,杏鲍菇产能114.39万吨,2018年,两者的工业化产能占比分别为43.2%和34.9%左右,远高于其他食用菌种。
相比之下,香菇虽然需求量更大,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香菇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据安信证券的草根调研,以我国目前香菇的工业化生产水平来看,工业化生产的香菇质量比不上人工培育的香菇,且由于农村地区人工成本低廉,工业化生产的香菇在成本上也并无优势。
雪榕生物曾经投建了香菇工厂,但是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加上生产成本较高,在2017年时便缩减了香菇产品的产能。
而得益于日本发明的瓶装栽培技术,金针菇成了最适宜被工业化生产的食用菌种。瓶栽能够降低种植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率,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才被两大菌业巨头看中,作为核心产品。
众兴菌业成立于2005年,在2015年就成功上市,赶上了食用菌发展最为迅速的好时候。据智研数据,2014年至2017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5%,数年间产能便从100万吨增长至300万吨。且产能增速与需求增速相同,新增产能充分被市场消化。
也许你曾经注意到金针菇在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火锅、麻辣烫、零食和各色菜肴中都少不了金针菇的身影。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种不起眼的蔬菜背后,一个行业正在高速地发展着。
而众兴菌业作为工业化生产金针菇的企业,其发展受益于行业增长和工业化双重因素。近10年来,众兴菌业不断地投建新的食用菌产能,收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众兴菌业收入为11.56亿元,已经接近2011年收入水平的十倍。
金针菇行业也依然存在着进一步工业化的空间,食用菌发展得较早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食用菌的工业化生产比例都已经达到了90%以上。猫妹认为这与这些国家与地区土地资源匮乏的资源禀赋有关,我国食用菌的产能较为分散,可能无法最终达到如此高的工业化水平。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将在未来凸显出食用菌工业化生产的成本优势。
卖菌在鲜,概不赊欠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发现,食用菌企业的财报在产能描述上十分特殊,一般的企业大多会披露自己年产能,而众兴菌业却以日为单位计量企业的产能。
这主要是由食用菌快速流转的生产特点导致的。
除了香菇以外,大多数的食用菌在鲜菇状态下的风味是最佳的,因此食用菌多以鲜食为主。为了追求极致的新鲜,许多火锅店甚至把活体菌菇搬上了餐桌。
然而鲜菇不易保存,货架期非常短。以金针菇为例,目前市面上保鲜效果最好的包装方法是半真空包装,在2~3℃的环境中,仅能够保存20~25天。
这就对金针菇销售环节的流转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众兴菌业所有的产品销售均面向经销商,不需要管理c端销售渠道。产品的销售以日为单位,生产部门每天预计第二日的产量,经销商也需要提前一天提出预定需求。到了第二天,众兴菌业再根据实际产量进行产量分配。
在经销商管理方面,众兴菌业实行保证金制度,保证金金额一般为经销商5~10日的销售额,而发货又实行现款现货制度。